本報評論員 曹林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26日07版)
  本報前段時間有關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年輕人實幹創新的報道《讓青年以實戰的狀態接班》,在青年中引發熱烈討論,不少科研單位的團委都召開了專題學習會,深入討論這篇報道。比如,三院304所某團支部委員王珊在討論中的發言,就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鳴。她說:“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,我們應全身心投入工作,發揮青年創新創造力,勇於接受急難險重工作任務,以實戰狀態迎接每一個挑戰,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以實戰狀態接班。”
  拿什麼去接班,用什麼樣的姿態去接班?航天事業的年輕人用讓美國同行“害怕”的團隊實戰精神,給同齡人作出了示範。去年“五四”青年節時,習近平總書記也是選擇了到航天城與這些優秀的年輕人座談,鼓勵他們要立足本職、埋頭苦幹,從自身做起,從點滴做起,用勤勞的雙手、一流的業績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。獻身航天事業的青年,沒有辜負總書記的囑咐,沒有辜負自己的青春和這個時代,用敬業精神追夢圓夢,在實戰狀態中接班。
  這些年輕人沒有什麼豪言壯語,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,也不擅煲心靈雞湯,觸動同齡人的是他們身上實幹實戰的敬業精神。人和心都在一線,沒有一刻閑置——這就是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狀態;全身心地投入工作,到了最後200米沒有退路的時候,依然堅守——這就是他們對實戰的理解。沒有對職業深沉的愛,沒有對崗位深切的敬,沒有對這份事業發自內心的投入與熱愛,很難進入這種實戰狀態。
 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,“敬業”和“實幹”在少數年輕人那裡成了貶義詞,成了演講稿里的動人修辭,在現實中卻唯恐避之不及。好像沒有本事的人才要敬業,沒背景的人才需要埋頭苦幹,靠“職場寶典”混上位那才是本事,靠親爹就可以接班、靠乾爹就可以升職、靠關係就可以加薪,何須埋頭苦幹勤勞奮鬥?這種消極灰暗的認知,也許只是給自己的惰性找一個堂皇的藉口,將不想埋頭苦幹的原因推給了外人和體制。其實,青春如果沒有實幹,夢想永遠只是空想。很多時候,我們習慣於把責任推給別人,推給一個抽象的體制,然後理直氣壯地抱怨,卻不想行動起來去改變去追求,去腳踏實地拼搏。
  年輕人都很崇拜那些財富英雄,景仰馬雲,推崇馬化騰,津津樂道於他們今天的成功與財富。很多人的悲劇正在於,只看到了成功人士今天被鮮花和掌聲包裹著的牛氣,卻看不到他們當年一步一步勤奮實幹敬業創業時的苦幹。我們只看到劉永好今天的輝煌,卻看不到劉永好當年做雞飼料時的艱辛;只看到馬化騰今天的光環,卻看不到當年他創業時的困頓與堅持。真正讀懂了他們的故事,就會明白敬業是多麼的重要,只有像“傻子”一樣的堅持,才會有牛氣衝天的結果。
  也許這段話應該被每個在敬業問題上還在遲疑的年輕人記住:你總看到有些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創業成功,總有些人不用怎麼聽課每次考試都拿第一,總有些人不用努力也能找到工作,也總有些人輕而易舉就能得到升職機會。你大概以為他們都比自己聰明,你只是沒有察覺,在你看不到的時候他們比你更努力,在你懷疑自己時他們依然在堅持。有志青年,就應該追求這種活法,只有這樣,你才能獲得接班人的資格。
  成功人士徐小平說過一句話,平凡卻有衝擊力——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,而幸福的奮鬥者都是一樣的:他們好學、敬業、熱愛自己的行業,在別人看來特別簡單、沒什麼意思的行業里,憑藉敬業和重覆實踐的意志,作出卓越的事業。確實如此,我們不要好高騖遠,不要心比天高卻凌空蹈虛,敬業實幹是我們邁向成功的唯一資本。不要沉浸於馬雲的“奇跡”中不能自拔,你真正的人生楷模一定不在暢銷書和成功學里,而在你旁邊:你想做小生意,榜樣就是鄰近小飯館那個敬業的老闆;你想成為工程師,榜樣就是單位里那個敬業的同行;你想成為大作家,榜樣就是隔壁那個夜裡總亮著燈的作者。  (原標題:用敬業精神追夢 以實戰狀態接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50narmi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